虽然关于DDR和DDR2内存的各种介绍已经屡见不鲜,但是我们还是来简单回顾一下它们之间的区别,DDR2是由JEDEC(电子元件工业联合会)定义的全新下一代DDR内存技术标准,已经在Intel的i915P/i925X芯片组及945/955X芯片组中被支持。
DDR2内存的基本工作原理类似于DDR SDRAM,可以看作是DDR技术标准的一种升级,DDR的核心频率与时钟频率相等,但数据频率为时钟频率的两倍,也就是说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可以传输两次数据。而DDR2采用“4 bit Prefetch(4位预取)”机制,使得核心频率不增加的同时,提升时钟频率进而提升数据频率,这样即使核心频率还在200MHz,DDR2内存的数据频率也能达到800MHz,也就是所谓的DDR2-800。
然而这个方法虽然可以有效提高内存带宽,但与此同时不得不面对高延迟状况,因而给整体性能带来负面影响。针对延迟问题,厂商们在DDR2中引入了posted CAS技术、通过使用附加延迟(additive latency)来改善延迟所带来的问题。
不过许多内存制造商,特别象Corsair或OCZ此类为PC发烧友推出先进内存模块的厂商,已经推出了不少低延迟的DDR2 SDRAM内存模块,而且它们的这些模块不是通过超频获得的,而完全符合JEDEC修改版的标准,不过这类内存普通玩家比较少接触到。
除此之外DDR2中还引入了ODT、OCD等先进技术。OCD(Off-Chip Driver),也就是所谓的离线驱动调整,DDR2通过OCD可以提高信号的完整性。而ODT是内建核心的终结电阻器。我们知道使用DDR SDRAM的主板上面为了防止数据线终端反射信号需要大量的终结电阻,它大大增加了主板的制造成本。实际上不同的内存模组对终结电路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具体情况要具体而定,因此主板上的终结电阻并不能非常好的匹配内存模组,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号品质。DDR2可以根据自已的特点内建合适的终结电阻,这样可以保证最佳的信号品质和兼容性,使用DDR2不但可以降低主板成本,还得到了最佳的信号品质。
新一代的DDR2均是采用90-130纳米技术生产FBGA封装的,相比采用130-180纳米生产TSOPII封装的DDR内存来说成本大幅减低,正常DDR TSOPII内存颗粒需要占261立方毫米大小的面积,而DDR 2的FBGA封装的颗粒只需占126立方毫米的面积,故此在同一个大小的晶圆下可生产更多的DDR2内存颗粒,当良品率提高后,其生产成本会低于DDR内存。
DDR2内存最大优势在于具备低发热量、低功耗,DDR2内存采用的FBGA封装形式可提供更好的电气性能与散热性,为DDR2内存的稳定工作与未来频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DDR2内存采用1.8V电压,相对于DDR标准的2.5V,降低了不少,进而提供了更小的功耗与更小的发热量。
目前已有的标准DDR2内存分为DDR2-400、DDR2-533、DDR2-667和DDR2-800甚至更高,其核心频率分别为100MHz、133MHz、166MHz和200MHz,其总线频率(时钟频率)分别为100MHz、266MHz、333MHz和400MHz,等效的数据传输频率分别为400MHz、533MHz、667MHz和800MHz,其对应的内存传输带宽分别为3.2GB/sec、4.3GB/sec、5.3GB/sec和6.4GB/sec,按照其内存传输带宽分别标注为PC2 3200、PC2 4300、PC2 5300和PC2 6400。
- 第1页:DDR终将没落,DDR2即将迎来春天
- 第2页:技术/市场日渐成熟 DDR2必然取代DDR
- 第3页:DDR组:宇瞻512MB DDR500内存
- 第4页:DDR组:宇瞻512MB DDR400内存
- 第5页:DDR组:GeIL ONES 512MB DDR400内存
- 第6页:DDR组:富豪 512MB DDR400内存
- 第7页:DDR2组:宇瞻512MB DDR2-667内存
- 第8页:DDR2组:海盗船512MB DDR2-667内存
- 第9页:DDR2组:三星 512MB DDR2-667内存
- 第10页:DDR2组:A-DATA 512MB DDR2-533
- 第11页:DDR2组:富豪512MB DDR2-533内存
- 第12页:DDR2组:英飞凌512MB DDR2-533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