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禁售“至强”(Xeon)芯片是导火索,更深层次的原因:中国每年用于进口芯片的花费为2000多亿美元。这其中包含处理器(CPU)、内存、闪存芯片。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技术研发和人才储备,到今天,我们自主的芯片行业厚积薄发。
内存价格的波动如同过山车
国际内存厂家感到后怕,它们最为忧虑的是中国的自主内存行业成为第二个“京东方”。液晶面板行业的“京东方”成为该行业的定海神针,它使得中国广大民众用上物美价廉的液晶电视,诸如索尼、三星、LG只能跑去占据高端市场。
2013年1月,液晶面板行业,六家台企、外企因形成同盟垄断价格,遭遇发改委重罚。当前内存芯片行业是否存在价格同盟,至少在武汉新芯量产内存芯片之前,这些都不是问题。一旦中国自主的内存产业实现量产,如果内存行业存在价格同盟,将难逃中国的反垄断调查。
一方面,国际内存厂家对中国内存产业虎视眈眈,欲除之而后快;另一方面,如果不和中国合作,它们将失去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谁也不会和钱过不去。就是在如此矛盾的局势之下,我们国家的内存产业在曲折前进。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