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ZOL首页 > 内存硬盘 > 技巧 >

硬盘的工作原理

菜鸟课堂 由浅入深解析硬盘使用维护

ZOL论坛 责任编辑:王刚 【转载】 2009年01月19日 05:45 评论

硬盘的工作原理

  现在的硬盘,无论是IDE还是SCSI,采用的都是“温彻思特”技术,都有以下特点:

    1.磁头,盘片及运动机构密封。

    2.固定并高速旋转的镀磁盘片表面平整光滑。

    3.磁头沿盘片径向移动。

    4.磁头对盘片接触式启停,但工作时呈飞行状态不与盘片直接接触。因而磁头和数据区是不会有接触的,所以不存在因磁头的停启而损伤数据问题。

    5.主轴电机转速。一开机硬盘就处于旋转状态。主轴电机的旋转,将用户需要存取的资料所在的扇区带到磁头下方,所以转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硬盘的最终速度,它是根据硬盘的各种技术参数决定的,现在笔记本的在5400圈每分钟及以上。家用台式机在7200圈每分钟及以上,服务器类的在10000圈左右。不论你使用什么操作系统或软件,只要一通电,它们就在转。即使使用某些软件后。数据读写量加大,但硬盘的最大转速上限是固定的。

    6.寻道电机支持磁头的读取数据运动,呈悬浮状,是左右来回移动的,而且幅度很小,从盘片的最内层(着陆区)启动,慢慢移动到最外层,再慢慢移动回来,一个磁道再到另一个磁道来寻找数据。寻道时间越短读取速度自然就快,但这个时间不是由系统或软件来最终决定,而同样是硬盘的固定技术参数,有上限值。用毫秒(ms)计。5ms--10ms之间的主流产品其性能差异不大。不会存在有人理解的什么大幅度跳跃(又不是青蛙)。所以它的磨损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记的。不论用什么软件,都不可能突破他的上限值,从而就保证硬盘在技术允许的安全状态下工作。也就不存在软件损坏硬盘之说。

    7.缓存大小。单位MB。也是硬盘固定参数。其主要作用是平衡内部与外部的传输速率。为了减少主机等待时间,硬盘会将读取的资料先存入缓冲区,等缓冲区填满后,再以接口速率快速向主机发送一次写入硬盘。现在主流硬盘的缓存在2MB--8MB之间,并且有了预读,写缓存,读缓存,分段式缓存等功能。

三、热量的产生 

    1.是由主轴电机和寻道电机的旋转产生,更主要的是寻道电机。硬盘的温度主要是来自这里。而噪音基本由寻道电机产生。

    2.高速旋转的盘体和空气之间的摩擦。这个也是主要因素。而硬盘的读写?很遗憾,它的发热量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记!

    3.硬盘的读操作,是盘片上磁场的变化影响到磁头的电阻值,这个过程中盘片不会发热,磁头倒是因为电流发生变化,所以会有一点热量产生。但也很小。

    4.写操作呢?正好反过来,通过磁头的电流强度不断发生变化,影响到盘片上的磁场,这一过程因为用到电磁感应,所以磁头发热量较大。但是盘片本身是不会发热的,因为盘片上的永磁体是冷性的,不会因为磁场变化而发热。但是总的来说,磁头的发热量和前面两个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了。热量是可以辐射传导的,那么高热量对盘片上的永磁体会不会有伤害呢?其实伤害是很小的,永磁体消磁的温度,远远高于硬盘正常情况下产生的温度。当然,要是你的机箱散热不好,那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频道热词:CPU  固态硬盘  移动硬盘  
视觉焦点
内存硬盘技巧热点
排行 文章标题
TOP10周热门硬盘排行榜
  • 热门
  • 新品
查看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