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需要改变 2011年不给力存储技术曝光


分页浏览|全文浏览    【中关村在线 原创】 作者:孙玉亮 | 责编:孙玉亮     评论
产品:Barracuda 1TB 7200转 32MB SATA2 (ST31000528AS) 希捷 硬盘 回到顶部阅读

换汤不换药 SATA3也无力提升HDD

  2010年网络上非常流行的一个词想必大家都用过,那就是“给力”。给力其实是中国北方的土话,不过真正被带入网络的是日本搞笑动漫中悟空的一句抱怨:“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给力的含义大致为有帮助的、有作用的、给面子等,而不给力则是形容和预想目标相差甚远。而在现实中,也会经常有一些不给力的事情,比如存储行业推出的技术,确实不给力,下面笔者就一一盘点一下。

● 换汤不换药 SATA3也无力提升HDD性能

  硬盘受到转速和单碟容量的限制,性能一直无法得到很好改善,也被用户冠以瓶颈的帽子。确实,硬盘内部的限制短期基本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不过在外部接口上却再一次升级,从SATA2.0提升到SATA3.0。

  从2002年到现在,接口实现了从PATA到SATA的转变,但速度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观。在SATA未能给速度带来多大提升的时候,SATA2应运而生,并带来了新的技术NCQ以及300MB/s的峰值带宽。如今,SATA3终于来了。相比SATA2,SATA3增加到了600MB/s带宽,更新了原生指令排序(NCQ)串行指令和管理功能,并改进电源管理功能。

  但是,通过两款硬盘的对比,我们几乎没有感受到SATA3.0给机械硬盘带来多少性能提升。下面是一块SATA3.0接口硬盘,分别在SATA2和SATA3接口做得对比测试,拷贝相同文件,两者性能几乎相同。


读取上百兆 USB3.0/SATA3硬盘实测
FastCopy拷贝时间对比

  其实从PATA转型到SATA接口后,SATA1.0和SATA2.0并没有本质区别,仅仅是SATA2.0加入了NCQ原生命令队列功能——该功能通过对读写指令顺序的优化来提升磁盘性能。从理论值分析,SATA 1.0定义的数据传输率为1.5Gb/s,这样理论传输率就能达到150MB/S;而到了SATA2.0时代,这个理论值就翻倍到300MB/S。不过拿现在主流硬盘的实际速度来判断,都还没有达到SATA1.0的峰值,就更别提SATA3.0了。

评论:SATA 3.0硬盘你真的需要吗?
SATA3接口更适合固态硬盘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SATA3.0就一无是处,面对SSD固态硬盘技术的不断提升,SATA3.0确实在未来会有一席之地,毕竟SSD硬盘作为未来的主要存储系统,会极大的提升我们系统运行速度,但是不是现在。所以就目前来说,SSD固态硬盘离我们尚远,而SATA3.0接口技术则显得有点哗众取宠。

Technology技术:牺牲性能换节能

  从2008年开始,西部数据为了让用户更好区分产品,将旗下硬盘分为三种颜色,其中黑色代表高性能产品、蓝色代表主流产品、绿色代表低功耗节能产品,用户对此也反响热烈。毕竟不用再去看那些看不懂的序列号来区分硬盘性能了。


鸡肋技术
西数硬盘三种标识

  不过有时候好的想法和技术却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不便。前不久,网上就反应西数硬盘出现“C1”门事件。那么什么是C1门呢?

  C1是磁头伸出周期计数,也就是load/unload cycle,可以在HDtune,everest或者CrystalDiskInfo都可以看到C1值。简单来说,Load/Unload技术有点像老式的点唱机,当盘片转速降低无法再产生空气薄膜的时候,就将磁臂以及磁头旋转一下,停靠到磁盘旁边的一个小斜坡上。这样就完全避免了磁头与盘片的直接接触。总体来说,Load/Unload技术是有利的。

6月1儿童节三大件/6月1儿童节三大件
西数硬盘深陷C1门

  不过西数在在此基础上又开发了一个叫做GreenPower Technology技术,主要应用在绿盘上面,包括IntelliPower 、IntelliPark 和 IntelliSeek三项技术。其原理就是在8秒没有读写操作后 ,自动让磁头回到停泊区。这样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只要8秒没有操作,磁头就缩回,有操作在重新加载,这样无疑增加了C1的数值。在官网也能查到load/unload cycle的最高值为60W次,而上图已经超过20W次,虽然不能肯定到60W次就会挂,但无疑给数据安全带来隐患。

6月X日三大件/6月X日三大件
论坛网友反应的西数500GB绿盘掉速门现象

  在网友反应中,只要C1超过10w次,就可能会出现卡顿现象。像下图所示西数500GB绿盘遭遇C1门后,最低读取速度仅为1MB/S,大大制约了硬盘的性能,而在实际操作中就会有卡住的现象。给生活带来不少的麻烦。

  西数的这个技术在出发点是没有问题的,不少用户对硬盘的性能没有过高要求,低功耗一方面可以节约能源,再有就是性价比高。但是通过损失硬盘来换取节能就不是很合适,毕竟数据对用户来说要高于一切。

产品:320 Series G3 彩盒包装(40GB) Intel 固态硬盘 回到顶部阅读

智能响应:其实SSD可以这样用

  同样是为了改变磁盘性能,Intel随着Z68芯片组的问世,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智能响应技术。该功能集成于英特尔Rapid Storage Technology 10.5上,其工作原理是允许用户使用一块SSD固态硬盘作为单块硬盘或RAID阵列中的高速缓存部分,让系统获取接近SSD固态硬盘的读写性能并保留机械硬盘的大容量优势。


英特尔智能加速解析
Z68芯片组的智能响应技术

  从工作原理上分析,智能响应技术就是让存储磁盘分工协作,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如SSD拥有快速读取能力,就用了处理程序加载等等,而机械硬盘则主要负责存储数据,这样就可以提升性能。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呢?

英特尔智能加速解析
PCMark Vantage基准测试

  我们在PCMark Vantage基准测试中,看出Intel智能响应技术确实提升了磁盘性能,而且提升幅度非常大。在游戏加载中也是如此,载入时间大大缩短。但是从对比中发现,单块SSD如果安装系统,那么其性能远远超过组建智能响应技术。

英特尔智能加速解析
孤岛危机2游戏载入时间对比

  前面我们说过,智能响应技术就是利用SSD作为机械硬盘的缓存来提升性能,其容量支持为20-64GB。如果拿一块40GB固态硬盘来做缓存,到不如直接用SSD来做Win7系统盘,这样既提升了系统性能,也避免了SSD作为缓存需要频繁写入操作,这样也会大大缩短使用寿命。另外,目前Z68主板的售价也是叹为观止,不是一般用户可以接受的起,所以这个技术不是不好,只是不适合当下使用。

  总结:对于存储技术而言,初衷都是希望速度更快,因为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得用户对存储速度需求提高。虽然这些技术对于目前存储发展没有太大的帮助,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些技术就没有价值,只不过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比如SATA3.0技术并不是不给力,而是机械硬盘太过软弱,而到了SSD硬盘时代,肯定会是SATA3.0天下。所以相信上述的几款技术会有发挥作用的那天,到时候没有也许会感触这些技术确实给生活带来了帮助。

频道热词:CPU  固态硬盘  移动硬盘  
视觉焦点
内存硬盘行情热点
排行 文章标题
TOP10周热门硬盘排行榜
  • 热门
  • 新品
查看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