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克强总理和国务院规划的“中国制造2025”的远景建设,其中“先进存储”、“大容量存储”郝然在列,它们属于大力推动突破发展的重点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我国每年用于进口芯片的花费为2000多亿美元,包含处理器(CPU)、内存、闪存芯片,这些芯片亟需自主生产,哪些是可行的?
▇PC电脑:具备完善产业链的可能
桌面级的内存/闪存芯片实现自主生产
可完善我国PC电脑的产业链
PC电脑作为生产力工具,它的地位江河日下,仍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一带一路”的沿线亚非拉国家当中,PC电脑远未饱和。我国的联想、神舟、浪潮等PC电脑、服务器厂家仍大有文章可做。而在PC电脑的核心部件,内存、闪存芯片的技术难度相对于CPU/GPU要低,能够实现国产化。
■移动设备:实现一条龙产业链
移动端的内存/闪存芯片实现自主生产
手机、平板将实现一条龙的产业链
手机、平板如日中天,不断侵蚀PC电脑的市场份额。国产手机、平板占据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其中华为在移动端处理器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然而在内存和闪存芯片,却是所有手机、平板厂商乃至国家之痛。
5G移动互联网是工业4.0的物联基础,未来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我们从PC电脑--手机、平板--智能设备/装备的生产形成闭环,迫切需要内存、闪存等存储芯片甚至桌面级的CPU/GPU实现自主国产化,除了满足内需,还可借助“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出口PC电脑、手机、平板、智能设备/装备,实现创汇从而扭转现在每年天价进口存储芯片,受制于人的局面。
观点:我国从国家战略层面推动存储芯片行业的发展,体量最小的台湾存储厂商最为惊恐,美国和韩国的存储厂商也预感大势不秒。它们无一例外 ,不愿与中国为敌,均有意向与中国合作,以技术、合作换取市场,从中分一杯羹。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