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IBM研制成功了一种新型的硬盘IBM 3340。这种硬盘拥有几个同轴的金属盘片,盘片上涂着磁性材料。它们和可以移动的磁头共同密封在一个盒子里面,磁头能从旋转的盘片上读出磁信号的变化——这就是我们今天使用的硬盘的祖先,IBM把它叫做“温彻斯特硬盘”。
如今已经是2009年,硬盘可以说经历将近半个世纪发展,但是其本质依然没有脱离“温彻斯特”理论,而它也是DIY所有配件中发展最为缓慢的一个。英特尔从65nm工艺制程到45nm花了2年时间;nVidia从8系列进化到9系列,花了1年不到的时间,而硬盘呢?从7200转到10000转普及,要等到何年何月?
希捷7200.12 1TB硬盘抢先上市
● 硬盘为何只提升单碟容量?
硬盘技术虽然一直在不断进步,但是相比CPU、显卡、主板还有着难以跨越的鸿沟。影响硬盘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转速、单碟容量和寻道时间,其中转速是最大的制约者,如果能突破,那么整个PC电脑的性能会有大幅提升。由于硬盘的核心部件为机械装置,所以想要提升内部传输速率就必须提高机械装置的效率,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加快盘片主轴马达转速;
·提高磁头的寻道速度;
·提高盘片的数据存储密度。
通过多年实践得出更高的转速意味着稳定性、散热、机械损耗、能耗等方面问题;而寻道速度的提高意味着必须克服更严重的磁头移动惯性和达到更高的精度要求,以及更强的抗震技术的支持,可以说是难上加难;最后仅剩下提高盘片的存储密度。
● 希捷7200.12 1TB硬盘抢先上市
通过上面的叙述,知道如今想提升硬盘性能只能依靠提升单碟容量的方法,所以现在希捷、西数、日立、三星等纷纷利用垂直记录技术增加单碟容量,一方面可以提升硬盘内部传输速率,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可谓一举多得。
在垂直记录技术推动下,硬盘的单碟容量正在以最快速度前进,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单碟250GB、320GB、334GB、375GB容量相继问世。而此次抵达ZOL消费存储事业部的就是采用单碟500GB盘片技术的希捷7200.12 1TB硬盘,仅两张盘片就实现1TB的容量,相信在性能上也会有明显的提高,大家是不是都非常期待呢?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