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苹果正式宣布立即在中国实施“问题IPHONE保修期内整机更换”的售后新政后,仅仅两个月,据外电报道,苹果即将在中国等新兴市场推出一项史无前例的“以旧换新”计划。简单的说,就是消费者可将手中的IPHONE4,IPHONE4S折价,贴钱换购新的IPHONE5。显然,这对于在中国拥有数千万的果粉来说,这是一个重大利好,联想到此前希捷郑重承诺“在中国区实施硬盘保修期两年内以旧换新”的售后服务,许多中国消费者都有一种扬眉吐气之感。著名国际厂商一再抛出橄榄枝,示好中国消费者,其背后的盘算究竟几何呢?
成本倒推法则:换比修划算
毋庸置疑,换新>返修,这是一个很容易算清楚的帐,自然大受消费者的欢迎。但问题是,苹果和希捷等国际知名品牌如此做将付出多大的代价,是否仅仅就是取悦中国消费者呢?业内人士的答案是否定的。道理很简单,没人会做赔本的买卖,这些厂商之所以会以换新取代返修,一切源自成本倒推。在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大时代背景下,数码产品的高度集成化、智能化、微缩化已呈主流趋势。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便是“所有的硬件都固化在一块电路板上、甚至都含在一个芯片中了”。在这种大制造、大集成的态势之下,换新与返修的成本比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以苹果手机为例,在中国境内的最大代工工厂富士康已经表示,今后将引进一百万台机器人进入生产流水线,取代人工操作,这意味着这些电子产品的成本更低、成品率更高,而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修理行业的主力军仍然是技术工,而人工成本在CPI居高不下的今天更是一路看涨。此消彼涨间,这个账已经不是过去那种算法了。
全自动化的生产流水线
除此之外,往返周期长、损坏率高也是让厂商头疼不已的问题。以希捷为例,如果按以前的“三年保修”政策执行,希捷的经销商在收到消费者送修的问题硬盘后,要返回上一级经销商,在积累到一定数量的需修硬盘后,再运至指定维修中心进行修理,而后再运回至各级经销处,再返还消费者。这一周期少则十天,多则一个月,这不仅会让消费者陷入焦虑之中,更要命的是,硬盘最怕颠簸,这样来回往复,硬盘的寿命将大打折扣,虽然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的返修盘绝无问题,但其正常使用年限必定会缩减。这样的结果便是消费者利益受损,希捷的名誉受伤害。
综上可知,返修变换新后,不仅售后的成本不增反降,且迎合了消费者的普通的“喜新厌旧”消费心理,同时也提升了品牌的美誉度,可谓一举三得。作为消费者,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大可不必“感恩”与“惊喜”,更不必“质疑”,因为这完全是一种合乎逻辑的商业行为,各方均是受益者。
中国大市场 值得“苹果们”放下身段
4月11日,在苹果CEO发出《致中国消费者的一封信》之后,路透社发出评论《中国大市场值得苹果CEO“丢脸”道歉》。的确,一惯高傲的苹果,居然向中国消费者低头了,这是非常罕见的,须知,苹果在欧美也没有类似的先例。说一千,道一万,目前的中国市场,是任何一个国际巨头都不敢掉以轻心的。仍以苹果为例,中国已是苹果增长最快的市场,2013年第一财季,中国市场的营收同比增长67%,远远高于18%的整体增长率,以及在美国15%的增长率。在这样一枝独秀、鹤立鸡群的市场表现面前,放下身段又何妨?
无独有偶,就希捷推出的“硬盘保修期内两年换新”政策,希捷特别承诺,目前这一项特别优惠措施仅仅针对中国消费者,也就是说,希捷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地区,仍然实施的是“三年包换”政策,只有中国消费者可独享“两年换新”待遇。这样的利好,即使不让一些中国消费者“受宠若惊”,也必定会让他们“难以置信”,果真有如此好事吗?
回答是肯定的,据坊间消息灵通人士透露,鉴于中国已成为希捷全球市场中增长最快、份量占比最大的市场,希捷特别推出针对中国客户的特别惠购措施或售后服务,将是打压竞争对手、拓展市场版图的重要战略步骤,一切皆在情理之中。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2005年,东芝笔记本因存在瑕疵,最后与美国消费者达成十亿美金的赔偿协议。而面对于20万中国东芝笔记本用户,东芝则采取回避和拖延的战术,最终的结果,便是东芝这个曾是中国市场上出货量第二大的笔记本厂商,现在已经被彻底的边缘化。曾经对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另眼相待”,采取歧视性做法的一线品牌们,如今已经没有一家再敢怠慢中国用户,否则失去上帝的后果是极其惨重的。
推荐经销商